2019年6月3日 星期一

重慶武隆天坑、天生三橋、龍水峽地縫、銅仁天生橋大峽谷、黔江濯水古鎮、湘西黔陽古城、永州零陵古城、連南萬山朝王、渝、黔、湘、粵四省聯遊、六天巴士團 (D4B濯水古鎮)

中午在武隆用完午餐後,1305 繼續行程往濯水古鎮。旅遊車走包茂高速,1415 到彭水服務區,1555 到濯水站出口。1605 到濯水古鎮遊覽,免門票。

濯水古鎮位於重慶市黔江區濯水鎮境內,初稱 "白鶴壩",元明之際屬酉陽土司轄地。興起于唐代,興盛於宋朝,明清以後逐漸衰落,是渝東南地區最富盛名的古鎮之一。重要的商業地理位置,使濯水自古以來便成為重要的驛站和商埠,自清代後期起,該地便已成為川東南驛道、商道、鹽道的必經之路。民國二十四年,人稱濯水為 "濯河壩"。此時,此地已商賈雲集、店鋪鱗次櫛比。商貿的日益發達,迅速促進了當地與外界的物資交流,創造了最為繁榮昌盛的歷史,甚至已居於同時期的黔江縣城之上,與酉陽龍潭古鎮、龔灘古鎮合稱 "酉陽三大名鎮"。古鎮總體格局為一堤、二街、三宮、六院,街巷保留完整。古鎮內文化積澱豐厚,非物質文化遺產後河古戲、西蘭卡普等民間工藝交相輝映、碼頭文化、商賈文化、民族及呢俗文化等源遠流長。古鎮內主要景點有︰紅軍渡、水師城門、天理良心展覽館、風雨廊橋、八賢堂、古戲台、萬天宮、龔家抱廳、煙房錢莊、汪本喜舊居、汪氏油號、萬壽宮等。濯水古鎮古樸古風、盡顯古鎮味、行至老街,猶如穿越時空,重返濯水崢嶸歲月。黔江濯水古鎮風雨廊橋──滄浪橋,橫跨于阿蓬江上,長303米、寬5米,分為橋、塔、亭三部分,據說是亞洲最長的廊橋。橋建有三層塔亭,兩側有約百扇可自由開合的雕花木窗,橋內擺放有紅漆長凳。橋身為純木制結構,建築材料之間以榫頭卯眼互相穿插銜接,直套斜穿,結構牢固精密。橋建有三層塔亭,兩側有約百扇可自由開合的雕花木窗,橋內擺放有紅漆長凳。可惜已於20131127日發生火災而被燒毀,近年重建。全橋共分四段,分別是濯河懷遠(橋長310米)、唐鐘長韻(橋長105米)、彩虹伏波(橋長97米)、蒲花飛龍(橋長146米)。重修後的廊橋古香古色,造形精美,如巨龍騰飛舞動,正脗合飛舞威龍” 的綽號

1613 首先到風雨廊橋遊覽,廊橋外圍有七彩花田,供遊人賞花觀橋。橋塔 唐鐘長韻可以登上三層,眺望古鎮一帶美景。1628 到古鎮內遊覽,廣場擺放一隻 白虎塑像,白虎是土家族圖騰,來源於他們土家民族開基創業的的先祖稟君,其逝世後化為白虎升天。從此土家族便以白虎為祖神,成為他們的圖騰。古街內大部份古建築物都保育完整良好,古色古香,保留原來的格局。1712 天理良心石碑,1米多高,寬約50公分,是濯水古鎮之魂。於清光緒十四年 (西元1888) 豎立,距今已有121年的歷史。此石碑是武陵山地區極為少見的 "道德碑",以警示古鎮商賈,經商、為人、處世之道在於 "天理良心"1716 到古戲台,有300多年历史,檐上的人物雕刻惟妙惟肖。

1800 到古鎮 捌方美食大院享用 特色神豆腐宴,菜色有︰冬菇雞湯、淮山木耳、番茄牛肉湯、薯粉、豆腐、油麥菜、梅菜扣肉、臘腸、青豆、馬打滾等 (馬打滾,湘西的特色小吃,是湯圓的一種) 1950 離開。

1851 到濯水站入口,1907 到黔江南出口。1935 到金冠大酒店,房間面積適中、舒適。2000 出外逛,附近有食肆,商店,超市等。2030 返回房間休息。



(此篇遊記 FB cover  相)







白虎是土家族圖騰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濯水古鎮風雨廊橋──滄浪橋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 



















石碑是武陵山地區極為少見的 "道德碑",以警示古鎮商賈,經商、為人、處世之道在於 "天理良心"









 
 
萬壽宮、戲樓。
 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馬打滾,湘西的特色小吃,是湯圓的一種





重慶啤酒

 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宵夜︰重慶山城啤酒+魷魚絲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請在此留言.....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